我在月子中心坐完月子後,回娘家住一段時間,我媽目前帶我妹的一歲雙胞胎中,所以她對於我怎麼帶小孩很有意見,也讓我們產生很多衝突,因為她覺得她的方式是從古代就流傳下來的,雙胞胎也帶得好好的,什麼醫生說都是不切實際,所以我把鄉間傳說和醫生說列個比較。
1.泡奶的溫度
傳統-溫水泡奶快速又可讓小孩不用等太久
現代-用70度以上熱水泡奶,再用冷水沖降溫到40度左右,主要因奶粉未滅菌,熱水可殺菌。
因為我堅持要用70度熱水泡奶跟全家產生很大的衝突,我媽為了這件事還跟我老公抱怨說我都看網路養小孩不切實際,就連我小妹晚我一個月生小孩,醫院衛教說了同樣的事,她回家依然用溫水泡奶,衛教當沒聽到。
有天我兒子餓不得的脾氣又來了,我讓我媽幫忙抱兒子,我去泡奶,我媽竟然對我兒子說:你媽媽就是搞那麼麻煩要用熱水泡奶才會讓你等這麼久一直哭。我聽到整把火都燒上來了,因為正確的觀念為什麼要對小孩亂說話,尤其是對小孩罵媽媽,方便快速和小孩健康,我就是選擇健康這個方式。但我家人依然趁我不在時用溫水泡奶給我兒子喝,小孩讓人照顧就會變這樣。
2.在小孩面前說話
傳統-不可以在小孩面前說睡好久、睡好少、吃太多、吃太少、胖、瘦⋯總之什麼都不能講,講什麼都被說「大金嘴(台語)」
現代-自然且正常講話。
我媽幫我兒子洗澡時,對他說:恰查某、恰查某。我回:他是男生。我媽說大金嘴,就是要這樣說才好帶。(我白眼翻到天靈蓋了)
總之我若正常要講小孩的狀況,一開口就被說「惦惦」。我老公也常不小心脫口而出,也是換來一句「惦惦」。
3.抱小孩
傳統-小孩放床上玩就好,不要一直抱,會讓小孩養成讓人抱的習慣
現代-小孩哭都會抱(我比較傾向親密派)
因為我的兒子是高需求寶寶,放在床上就像床上有針立刻驚醒大哭,就連我抱著睡,他都會時不時驚醒大哭,有時候哭到無法自拔,燒聲到失聲的程度,就連前一刻才喝完奶也會這樣,我媽幫我帶小孩時就一直不斷嘗試想把小孩放床上,還說嬰兒床不好,要放大人睡的床,小孩才會睡的好,他每次放下就離開,我去看時小孩都在床上哭,我媽還罵我是衰人😓,但他自己也說他無法照顧我的小孩,因為要一直抱著走路,坐著抱還不行,在我媽的世界沒遇過高需求寶寶,所以他覺的很奇怪,一直怪我從一開始就抱他養成壞習慣。
4.洗臉
傳統-早上不能洗臉
現代-洗臉讓臉乾淨
有天早上我跟兒子說:我們來去洗臉臉,被丫嬤聽到,立刻說:小孩洗什麼臉,小孩沒有早上在洗臉的。我看到我兒子有眼屎想擦臉也不行😓
你家還有哪些差異/衝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