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2月開始我就開始看房子,我們確定要住在青埔了,它的地理位置對我和先生來說是最好的中間點。在懷孕期間我就看了很多跟房子相關的影片介紹,例如: 房子格局、風水、方位、裝潢、如何看房、房子開箱。。。等,但實際操作又是另一回事,來紀錄一下從看房到買房的心路歷程。
礙於小孩需要有戶籍才有學校可以念的原因(青埔的小學和國中都要比戶籍時間),所以一開始我就鎖定新成屋、新古屋、中古屋,可以裝潢後就搬進去住的房子。我無法等預售屋蓋好,加上看不見更不敢買。
因為影片看太多,所以就會有一些看房的想法,我先列我看房時在意的點(沒有順序優先問題):
1. 高樓層—青埔樓高不高,但希望在七樓以上,有十幾樓最好
2. 衛浴有對外窗
3. 無嫌惡設施—這是我自己不喜歡的為主,例如: 離高鐵或機捷太近,寺廟
4. 方位—喜好朝南房子
5. 安靜—面大馬路的一律不考慮,怕吵及廢氣
6. 採光—客廳在不開燈時,仍有採光
7. 廚房和後陽台不能太小,因為目前的生活習慣需要有一定的使用空間
8. 當層排氣—我超怕在廁所聞到煙味,我會抓狂
9. 社區感覺—這就是觀察公告和社區維護的狀況
10. 整體房間的格局、樓高,判斷裝潢好不好弄
11. 不要寶x集團蓋的房子,我不想賭運氣
以上是我主要會看的點,真的像SWAY說的看了幾十間房子,應該有30間以上了,一開始房仲很熱情的帶我到處看他們手上的案件,上半年還蠻多中古屋釋出,但大部分都被小廚房和小後陽台的原因打槍。看到後來被房仲放棄,房仲跟我說在我的預算內要買到我想要的房子是不可能的。
被放棄後,我就自己在591找房仲,看到有興趣的就直接打給po網的房仲,也順便多一些不同的房仲公司來源,因為業務一開始接觸都會很熱情要帶看,但青埔有個特點是,看一次不喜歡後,很多房仲就不再跟我連絡了,房仲業績感覺很好,不缺客人的樣子,完全不積極。
我一直都在看房子,列出差一點成交的房子紀錄過程:
在看了很多房都不滿意時,我在二月突然發現目前租屋的社區有人在裝潢,去問社區秘書為什麼現在還有住戶在裝潢,不是都賣光了嗎? 結果發現建商還有餘屋在賣(所以售完都是騙人的話術),為了保持售完的樣子,是不會對外廣告也不會上591,都由建商自己賣,社區住戶介紹親朋好友來買,或者走路經過進來問的。
我立刻就去建商辦公室詢問,然後看房,我老公對格局沒有很滿意,因為衛浴無對外窗,但我覺得除了衛浴沒開窗和建材品質差外,格局、採光都很不錯,相較我們看了一大堆奇奇怪怪的格局後,我非常有感。
但詢問後開價$34萬/坪,還要綁雙車位,總價大大超出我們的預算,最後只能放棄這間。(我們有殺價,也希望單車位就好,結果建商堅持雙車位,最後社區餘屋全部售完)
在五月疫情爆發前,我後面社區有房子釋出,我立刻叫房仲帶我去看,我自己去看就發現這格局可以喔,有70分,於是立刻走回家等我老公和小孩睡午覺起床,帶他們再來看一次,我老公也覺得可以。於是我們第一次出價了,比實價登錄多80萬,最終沒成交,約2~3天後屋主自售賣出賺100萬,也不用給房仲抽佣金。
這個房子我們差一點點就買到,只要願意價格再拉高一些,但事後回想,我覺得沒買還是比較好,因為我去看停車場時發現車道路面有破損沒修補,公告也出現被後面正在蓋的建案動搖到地基,正在與建商協商中,我覺得這社區太少戶(低於60戶),在日後的維護上會有很多的問題,從社區就看到一些端倪,尤其動到地基這麼嚴重,我覺得未來堪慮。冷靜後果然想通很多事。
從公告欄看出端倪真的很重要,因為後來又去看了一間中古屋,格局蠻不錯的,地點也可以,但是我在電梯裡的公告看到: 請住戶不要在廁所抽煙。我立刻發現它沒有當層排氣。
疫情稍緩時,七月我又開始看房,這次去看了一個沒看過的社區,因為在591上面的採光照片超吸引我,去看也是好喜歡,但缺點就是小廚房和小後陽台。我早上看的,過幾天我老公晚上再去看一次,我們真的覺得很可以,就忍受小廚房和小後陽台,其他都很滿意,於是我下午又去看一次西曬的狀況,最後決定出價,實價登錄是1240萬,我出1350萬,一出價立刻被房仲打槍,連斡旋的機會都沒有,我就去找另一家房仲出1450萬,依然被房仲打槍,它說屋主要實拿1480萬,過幾天後那間以1505萬成交。(這間我一直有可惜的感覺,也一直問老公是不是應該出高一點拿下來這間,因為格局我們有喜歡,但口袋不夠深)
後來我就一直鎖定這個社區,又發現有其他戶在賣,但總價要二千多萬,我還是請房仲帶我去看,天丫,一看超喜歡,因為它完全沒有小廚房和小後陽台的缺點,格局都很好,果然是一分錢一分貨,看到喜歡的卻買不起。
八月中去A19外圍看一個新古屋,原本我以為已售完的社區,雖然低樓層,但視野還不錯都是田園景觀,星期六帶老公來看,他也覺得好像勉強可以,結果建商業務說報價要漲到35萬/坪,我二天前去看是33萬/坪,真的是坐地起價,我們在怕買不到房子及愈來愈貴的心理恐慌下,就決定是這間了,還遇到建商特助,拜託他讓我們用二天前的報價成交,在他們辦公室聊天時,建商董事長出現了,業務和特助都說我們好幸運,他們董事長不常來青埔,然後特助就說他去跟董事長說一下價格,我們還心存感激的拜託他幫忙,最後以33萬/坪的價格下訂。
但這建商是不收訂金的,業務說他們老闆隨時會改變心意,加上這間是新古屋,所以我們可以在三天內驗屋後再辦交屋程序,就像夢一般我們就決定買房子了。一回到家我立刻GOOGLE驗屋公司,看一家評價還不錯就直接打去問明天可以驗屋嗎? 很幸運遇到早上九點的空檔可以插單,於是就開啟驗屋驗到漏水屋的惡夢,詳細請看這篇:
原本星期六下午就跟房仲有約一個看房的行程,在目前住的附近,早上下訂新古屋了,老公一直覺得下午的行程可以取消,但我就覺得去看看吧。結果到了才發現屋主還住在裡面,他們人也在裡面,我們實在無法好好仔細看房子,只能匆匆一撇,尤其還有小孩,所以我和老公是輪流進去看。
回家後我和老公討論早上和下午都是四樓,一間在A19外圍,一間在高鐵站前,中古屋這間的價格還比較低,我們早上那間是不是買貴了?
我們好好算一下房貸,覺得買早上外圍那間,我們會沒錢裝潢;買下午站前這間還有裝潢款,於是決定對下午這間出價了,晚上就找房仲來看不動產說明書,裡面都沒什麼重要資訊(看了這家做的內容,我必須說信義做的比較完整),因為我們也查了實價登錄,所以就直接出價,房仲業務就很快的處理斡旋的事。
結果晚上我和老公都失眠睡不好,因為我們突然下訂了二間房子,早上那間還有董事長和特助出面,我們要怎麼退訂? 煩惱的要死
星期日早上在睡不好的情況下,來到社區驗屋,結果驗出漏水屋,加上驗屋老闆偷偷跟我說千萬不要買,所以我們就早早收工回家睡覺補眠(心裡原本的愧疚感消失了,還覺得被騙的感覺)。中午收到房仲說賣方要去公司,請我們也到公司洽談出價斡旋的事宜。
因為之前我們在竹北賣過房子,這次是買房子,就發現我們都不是房仲進攻說服的對象,我和老公說因為我們當賣方時並沒有賺錢,是合理價;當買方時又出了高於實價登錄很多的價格,所以房仲對我們下手沒說服的點。我們就一直關在會議室裡玩小孩,等他們演戲。(有時侯會進來說已經談到多少,還在努力之類的話,但我覺得都是演的,演給我們看也演給賣方看)
最後成交了在A18站前附近的房子,我問老公是不是太衝動了,房子都沒看清楚就買了,我老公回:現在我們只能以『總價』和『地點』來決定房子。買房最重要的就是Loction, Loction, Loction! 等幾年後有能力再換喜歡的房子。
我跟老公說其實這社區我們在上半年就看過它的高樓層,當時看到小廚房和小後陽台就直接打槍,結果現在卻買到低樓層,真的是看愈多卻愈買愈糟,前面的看房堅持全都是看心酸的。
我來反省一下,其實一開始總價應該就要列在我們第一考量才對,其次是地點,至於其他堅持也應該排順序,不該變成必須,搞不好上半年就買到比現在更好的房子了。千金難買早知道。現在我準備打掉全部裝潢,改成適合自己的居住環境。(題外話:賣方原以為我們是看上它的裝潢,但發現我要全打掉時很傻眼,他以為他的裝潢有價,沒想到是零,我買貴買的是地點不是裝潢。)
因為買的房子比現在租的或以前住的房子要小很多坪,所以也要來練習斷捨離。(搬家公司之前說我們太常搬家了,不要再搬了,但我又快要召喚他們了)
期待我的房子大改造吧~
PS.補充:在我退訂漏水屋後幾天, 建商業務問我要不要考慮他們另一個社區的四樓,因為他們要買地需要現金,現在價格比較好談。我看完只覺得建商把消費者當提款機,欺騙消費者的心態真的很可惡。這個社區地點和品質都比外圍那個好,他們也一直強調全部售完,其實還有很多餘屋,因為他們說第四季又會再漲,所以現在賣就會賺太少。
政府能不能有點作為,去制定建商囤房稅或規定蓋好多久內沒有全部售完就讓下個建案申請不通過,因為沒售完就代表賣太貴,消費者買不起,建商就會用合理價儘速售完,讓居住有正義,而不是隨建商一直炒作新聞。現在又說缺工缺料,但那些工人薪水也沒漲,料也沒用好的,到底憑什麼漲。